歡迎分享

離開三叔公,便繼續在雞場街打轉,首先來到可免費參觀三多廟。這座建於清乾隆年間,是全馬其中一間最老,與寶山亭一樣供奉大伯公的廟宇。雖然廟宇不大,但不論是大門、前殿或後殿都擁有濃厚中國傳統色彩,布置成一片如紅海金漆般的環境,足證信眾對廟宇保養的用心。

接着按網上地圖指示,沿Jalan Tukang Besi街前往毗鄰的鄭和書院,但目的地竟是一座紅牆金字,美侖美奐的鄭和茶館。然而此刻大門緊閉,遊客不得其門而入。翻查網上資料才得知,上址原為「鄭和書院」,但四個金漆大字已改為鄭和茶館(未知是否同樣已停業),幸木門兩側,甚具古香風韻的「萬方玉帛風雲會、一統山河日月明」對聯仍在。

此外,位處鄭和茶館旁,門外掛着國際鄭和書院長木條,但上方卻展示鄭和古董屋橫扁,遮陽帆布則是Cheung Ho Cafe名稱,與茶館同樣沒有開門,但其真實「身份」卻令人摸不着頭腦。

同樣的情況出現在Lorong Hang Jebat街,紅柱金瓦、樓高兩層,紅燈籠裝飾,門前置有石碑石像,亦有大幅鄭和下西洋橫幅資料,仿如一座博物館的鄭和文化館,只需付費便可入內參觀。

但不論是茶館、古董屋,還是文化館,有理由相信都是打着歷史中所記載,鄭和奉明成祖之命七下西洋,在歷時二十八年中多次踏足馬六甲的事蹟而成立。至於該等紀念館、博物館,甚至廟宇,究竟有多少文物值得花錢參觀,則不予置評了。

Views: 10

50PLUS

作者: 50PLUS

發佈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