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分享

第二展覽廳以「保良局在社會的角色及其演變」為主題,佔地不單較第一展廳為大,展品亦較多和豐富,涵蓋保良局1920-1940年、1940-1970年,以及1980年至今的三個時期。

由展覽廳I側門進入展覽廳II,右方是「1920-1940年的安身之所」展區,展品包括1882年首份有紀錄領育個案的《誌事錄》、《立領帖》、「領育女誓章」、領婚登記申請、留局女子婚禮合照,以及申請領婚者撰寫的陳情書信等,而在拐彎在近牆處則有區建公資料二維碼。接下來是《保良局年刊》、女師館規、教授針黹及織造手藝的《誌事錄》、工藝班和家政訓練所及工藝院的照片。

在「局址變遷」展櫃內,展出了第二代上環局址的相片、籌建中座大樓的《遷建保良局勸捐緣部》、中座大樓啟鑰禮合照、胡文虎先生轉介善長領養孤兒的書信、親臨總部探望的照片,以及捐贈砂糖的剪報等。

在「1940-1970年的戰後發展」展區,展品包括香港重光後提升員工薪金及津貼,以及在中秋節為局童「加餸」的《議案薄》、賣花款款的《華僑日報》剪報、首間小學印章、歷屆總理聯誼會平民義校印章、總理聯誼會第一小學印章和開幕禮照片、位處天台的甲辰小學校舍照片、秀茂坪邨丁未小學校舍照片、月薪為115元的英文科教員聘書、保良局小學校歌歌詞,以及局童日常生活、作息、學習和旅行的照片。

隨著社會風氣轉變,領婚服務逐漸式微,保良局於1971年舉辦最後一次領婚,展品包括當年主席主持的領婚照片,以及其後婉拒領婚申請的覆信。但一直以來為留局兒童尋訪家庭的初心未有改變,展出了當年海外助養人與局童往來的書信、助養局童捐款法資料、誼親日照片、助養手冊等。以及七十年代新建的福利大廈、籌建北潭涌度假營的資訊、八十年代文物室的開幕照片和V54年青藝術家駐留計劃的介紹等。

跟住拐彎來到飛躍成長展示區,展品羅列由八十年代至今,保良局隨着香港社會的轉變,因應社會發展的五大服務範疇,成為龐大社會服務機構的進程,當中包括揚康樂眾之康樂服務的發展和文化傳承、社會人口老化與安老服務、多元教育及青年培訓計劃、醫社連心及匯聚善緣之公眾籌款活動各個展櫃。

社會人口老化與安老服務展櫃介紹了樂華老人中心、陳區碧茵頤養院、黄竹坑理安老中心提供的服務,特別是為有吞嚥困難人士而研發,名為流心軟餐的「回味」養生軟餐,透過保留食物色香味,期望改善長者食慾,進而改善健康。

多元教育及青年培訓計劃方面,展品以資料單張為主,包括青年創業基金、蔡繼有學校、李兆基青年綠洲、保良局專業教育書院、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保良局何鴻燊社區書院等。在醫社連心展櫃內,則有保良局第一综合健康中心、流動中醫診所和深水埗區議會保良局石硤尾社區服務中心等資訊。

(資料來源:導賞課程導師館長楊秀玲和館方資深導賞員)

Views: 49

50PLUS

作者: 50PLUS

發佈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