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於「空」中武器的「高高在上」和「遙不可及」,軍事博物館之「炮」便顯得「平易近人」了。回顧歷史,清末民初飽受列強欺凌,國家艱辛地度過百年屈辱,究其原因就是船不堅,炮不利。在軍事博物館展出的不同火「炮」中,實在有着十分深刻的體會。如展出的中國61式25毫米雙聯裝艦炮,就是以蘇聯2M-3式25毫米雙管艦艇防空自動炮為原型研發出來的武器。





另外,「關頭山海戰英雄艇」(414號艇),曾先後擊沉多艘敵艦。其十分細小,只有大型郵輪救生艇大小的「身軀」,便如牧童「大衛」一樣,憑着無畏的勇氣,毫不退縮地面對巨人「哥利亞」,為國奮戰。





博物館還將不同產地的「炮」同框展出,如中國65式14.5毫米雙聯裝艦用機槍,便與英國47毫米艦炮和美國勃朗寧M2式12.7毫米雙聯裝機槍放在一起,讓參觀者自行比較。





此外,「炮」更是負一層兵器陳列展廳的主角,來自不同國家或地區,以及國家自行研發生產的加農炮、榴彈炮、步兵炮、山炮,以至迎賓禮炮等多達數百台,各式其式,令人看得眼花繚亂之餘,離開時也說不清「誰」是「誰」,只能以「炮」來形容。
20241028_50+北京行第五天之軍事博物館_02
Views: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