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分享

在茫茫大海,遠洋船舶究竟是往何處去?早於二千年前,東漢王充《論衡‧是應篇》已有指南針雛型的司南模型,但其後應用在船上卻經常失靈,需把羅盤放在常平架以保持水平位置。北宋沈括(1031-1095年)亦有正北和磁北偏差的紀錄,但時人對指南針的操作原理認識不深,甚至乎用作運載鐵釘而出現偏離航道的情況。

二十世紀前,船員以風向、浪濤和潮水漲退測定方位,而觀測日月星辰也是眾所周知的途徑之一。隨着航海經驗的累積,14世紀時用於觀察太陽所在不同高度的式測天儀,或是中國的「牽星板」,及至後期出現的八分儀、六分儀和四分儀等工具相繼出現,均有助觀察天體高度和目標的水平角來確定自身位置。

另一方面,隨着100多年前包羅全球數據,包括由香港天文台測定的香港基準地圖,高精度的航海地圖相繼出現,取代古已有之的簡單地圖,以及約300多年的才出現的現代形式海圖,加上國際水文學辦事處於1921年在摩洛哥成立後,船舶往何處去的認知便相對較為容易。

Views: 13

50PLUS

作者: 50PLUS

發佈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