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見岸踪的茫茫大海,為解決船隻定位、目的地,航行路線、所需時間等問題,故有導航與氣象學的出現,透過融合古人熟悉的地標及經驗、探索預測天氧的方法,逐漸發展成精密的導航儀器、精確的海圖,以至國際海事通訊衛星等系統,讓地球上每一個角落的航運更為安全。
格林威治子午線的經度是計算海上位置的重要參考,必須先知道身處所在的準確時間。在昔日的航海史上,中國的香爐時計、美國的「八日」座檯計時器、法國的三十分鐘沙漏,以至燒臘燭或水鐘等計時方式往往出現誤差而偏離航道,這毋疑是一個重大挑戰。直至1766年天文曆於首次推出,以及1730至1761年間發明和改良的航海天文鐘,準確報時才得以實現。
除報時和指南 針測定方向,船隻仍然會受到海流和氣流的影響而偏離航道。因此到了十七世紀,無液氣壓計、颱風氣壓計、袋裝氣壓計、立桿式氣壓計、航海測程板 、航向計算板 、28秒沙漏等計量儀器不斷改良,得出的數據日趨準確,加強對天氣和氣流的變動,不單衍生出首個天氣預報系統,於1850年代出現首個全球氣象圖。
至於測定航程、航速和水深的儀器,包括曳繩測程儀、機械測深儀、A1魚叉型遊艇測程儀,以及二十世紀用以測量海岸線和港口水深的測深錘索,以保障船員性命、貨物安全和避免海上事故等息息相關的配套,尤為重要。
Views: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