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分享

南頭古城門樓不遠處就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於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重修的信國公文氏祠。信國公為宋末明臣文天祥的謚號,在門額石匾上,刻有「信國公文氏祠」六個大字,旁邊可見「嘉慶丁卯桂月重修」落款,而門聯木刻「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清」,木紋木色並不顯見。

跨門檻、進內院一進處,沒有肅門,直到天井,四周設有第一章「風雨飄搖,家國難在」為題的危如朝露、宋蒙鳴兵、汗清垂芳、無後之後,以及法天不息、忠考廉節的說明。至二進才有六門的肅門,橫額上書「乾坤正氣」四個大字,四周則以金榜題名、宦海浮沉、興師勤王、捨身取義為內容的第二章「碧血丹心,正氣長存」的展板。

再往三進,未見神樓,只有《過零丁洋》一文,雖怪亦喜見敬重。然而相對香港大夫第或文氏宗祠,雖同屬統建築風格,甚至乎文氏祠屬三進三間的大祠堂格局,但其清水磚墻,木構梁架、駝峰和鬥栱等構件均略呈「老態」,色彩不彰,而佔地只有400平方米,加上沒有門前草地或廣場,四周亦是「舊樓」林立,除感到侷促外,觀感上亦明顯細小得多。

Views: 35

50PLUS

作者: 50PLUS

發佈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