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分享

告別「西漢錯金銀雲紋銅犀尊」後,經過中國古代飲食文化展,同樣只能匆匆一瞥,再轉到需要另外購買門票的特展「俄宴風華」展廳前過門而不入,抵達「館藏英模臘像館」展廳,個人認為是國博其中一個,尤其是對近代史認識不深的香港人最值得花時間參觀的展廳。

在展廳內,共展出國家博物館館藏的200多尊英模人物的30尊,包括革命先驅,「人生的目的,在發展自己的生命」的李大釗;「起草《婦女運動決議案》」的向警予:「我生一天,就要為中國呼喊一天」的方志敏;勞動模範,「我甘願為黨,為人民當一輩子老牛」的王進喜;「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的雷鋒。

另有文藝巨匠,著名文學家的魯迅、「我是為社會而生」,創作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聶耳;「我的音樂要獻給祖國」,人民音樂家的冼星海;科學巨擘,「中國導彈之父」的錢學森;「發現大慶、勝利和大港等油田」的李四光;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等。

然而除了一眾響噹噹的近代偉人外,還有不為人熟悉「治理內澇、風沙和鹽碱,改變蘭考面貌」的焦裕祿;「帶領西藏群眾探索脫貧玫富」的孔繁森、楊善洲;「殲15艦載機工程總指揮「羅陽」、「為中國巡天探地潛海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的黃大年等心繫群眾和時代楷模的生平事迹。

其中尤以遍訪百坭村195個貧困戶,組織村民發展杉木和砂糖橘產業,年僅30歲不幸遇山洪離世,贏得「最美奮鬥者」稱號的黃文秀最為有感。此刻觀其秀麗娟好的外貌,實在難掩心中的哀痛。

Views: 0

50PLUS

作者: 50PLUS

發佈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