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分享

跨門進館,眼前是一個類似接待大堂的空間,惟面積不單大得多,中間位置是毛主席立像外,四周牆上還掛滿了不同畫家的精美「畫作」,也是「以畫代字」,說明了中華文化五千多年以來的軍事進程。

第一幅畫作是李象群的《春秋干戈》,接着是李守仁與賈濯非的《華夏一統》、王克慶的《神州逐鹿》,潘鍚柔的《鴉片烽煙》、田金鐸的《辛亥風雲》、程允賢與王中的《鐵流北伐》、程允賢與王少軍的《南昌起義》、葉毓山的《萬水千山》、潘鶴的《黃河咆哮》、章永浩的《天翻地覆》、曹春生與周思旻的《抗美援朝》,以及張飊的《強軍之路》。

各幅畫作主要成於1998年,創作內容由春秋戈擊擊的爭霸至秦的大一統、清末的列強入侵、國父孫中山推翻清王朝統治、國民革民軍的北伐戰爭、中國共產黨的南昌起義、萬里長征、全國同仇敵愾,浴血奮戰的抗日戰爭、新中國的成立、中國人民志願軍維護亞洲和平的抗美援朝等,並以創作於2017年,解放軍實現強軍目標作結,頗具深意。

Views: 10

50PLUS

作者: 50PLUS

發佈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