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分享

由陳凱歌、徐克和林超賢執導的電影《長津湖》,對於甚少踏足「電影院」的我說,也樂意購票進場,一睹主角吳京和易烊千壐的精彩演出。雖然電影的拍攝規模宏大,場景動人,但數小時的畫面,又怎能完全訴說「抗美援朝」的不易。

在上文曾提過,軍事博物館負一樓展出,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分別於1950年12月繳獲的M26「潘興」重型坦克、M4A3「謝爾曼」中型坦克和M24「霞飛」輕型坦克、1951年繳獲的M36坦克殲擊車、1953年7月繳獲的M41式155毫米自行榴彈炮,全是人民志願軍不怕犧性,以血肉之軀「換來」的戰利品,印證着「敵人是鋼多氣少,我們是鋼少氣多」的毛伯伯名句。

除負一樓展廳展出多輛繳獲的坦克外,「抗美援朝」展廳亦展出另一輛殘破坦克,還有多款繳獲武器,包括沖鋒槍、機槍、高射機槍、半自動步槍、步槍、卡賓槍、火箭筒、火箭炮、反坦克地雷,以至無坐力炮等。

展廳特別詳述1952年10月14日開打的「上甘嶺」戰役,大部分表面陣地被轟炸至寸草不生,志願軍需退守坑道,趁機反擊。另一方面,展廳同時表揚「英雄」,如在反「絞殺戰」中指揮連隊搶修東清江大橋犧性的楊連弟、在空戰中擊落美軍皇牌駕駛員戴維斯的張積慧,以及李延年、李風林、高成山、張永富、楊寶山等殺敵有功的將士。

半世紀後的今天,縱使不少烈士們早已化為白骨,博物館內只餘圖片和名字,而高達數米的坦克「裝甲」還是堅不可摧,早已修復的大鐵輪也未有任何「炸藥包」痕迹,惟成就強軍夢的英魂猶在,須致以崇高的敬禮。

今昔文章:

20241028_50+北京行第五天之軍事博物館之「坦克」

Views: 16

50PLUS

作者: 50PLUS

發佈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