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分享

在「中銀人壽」邀請下,有幸隨導賞員學會參觀始創於清朝,前身為戶部銀行和大清銀行,於1912年2月5日在上海正名成立,並於1917年落根香港的中國銀行,首站是位於德輔道中2A號,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簡稱舊中銀的中國銀行大廈。

在中銀職員陪同並擔任講解員下,乘電梯來到中銀行使館展廳,先行收看一齣約十分鐘時間的《世紀華章》短片,簡述百餘年多,中銀如何由不足10人的簡陋分號,如何砥礪奮進,恪守「為社會謀福利,為國家求富強」的歷程。

接着來到按時序的展廳,資料詳盡之餘更具獨特性。其中提及香港首任分行經理貝祖怡的貢獻和其子貝律銘與中銀的密切關係,以及第二任經理鄭鐵如,不單在抗戰期間協助國民政府發行救國公債,接收海外華人的捐款外,並在新中國成立後遵從周恩來總理的指示保護行產,其後更憑藉個人的獨具慧眼,深知日本即將戰敗,而戰後英國將不及美國的前提下,敢於分別低買高賣銀行持有的戰時日軍軍票和將英鎊轉為美元,結果前後兩次為中銀各賺取700萬元,適時用作購買舊中銀現址地皮和興建大樓的建築費用。在展出的一幅相片中可以看到,於1951年落成的舊中銀大廈,較旁邊同樣建成不久的舊匯豐銀行還要高一點兒。

於1983年1月,香港中國銀行與其他13家中資銀行成立中銀集團,並於2001年與其中10家銀行合併為中國銀行。在此之前,於1994年,中國銀行已成為香港發鈔銀行之一,至今已發行多款港元紙幣。然而除了極具價值的紀念鈔外,在展品中最值得一提,毋疑是於1927年由中南銀行在上海發行的10元紙幣。紙幣上的5名女性畫像,代表着中國的五個民族,符合國父孫中山先生提出的五族共融的理念。

Views: 3

50PLUS

作者: 50PLUS

發佈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