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分享

離開「黑土濃情,一剪萬像」的3號展廳,乘扶手電梯到二樓,參觀上世紀中葉時期,將街頭海報重塑的「波蘭海報學派」6號展廳,認識維克托•古爾卡、瓦德瑪•斯威茲和格雷戈三位海報設計大師外,也對平面設計的海報,在戲劇、電影和文化宣傳上所發揮的作用。

「當我們注視海報時,海報也在回望我們」,這是進門處的「海報」式設計,對面便是三位海報設計大師的生平簡介,指出波蘭海報學派的革新,以象徵手法、抽象構圖和強烈色彩,對比在平面設計歷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

第一單元是「從草圖到海報」,其中瓦德瑪•斯威茲,透過詼諧手法,以點點的顏料污漬代替衣服領上的勳章作為對傑出人物的自嘲;1964年的美國電影《窈窕淑女》海報,以一位極具美感和裝飾性的女性面容為主體,運用光柵印刷技術而達到「出位」的效果外,同時讓藝術吸引更多人的視野。

在多幅海報中,同時見證「體育與旅遊」的發展。《行動中的男人》描繪了賽車、摩托車賽和橄欖球比賽;《世界雪撬錦標賽》是一個手持雪撬的「地球人」、《波蘭航空公司》是穿起波蘭傳統服飾,如公雞正在走動的男子;《歐洲男子籃球錦標賽》以羅馬數字「XIII」作為藍球架;《冬季假期》以雪人做代表;《第17屆國際田徑比賽 — 賈努什•庫索琴斯基紀念賽》、《全國斯巴達克運動會》、《波蘭LOT航空》、《波羅的海自行車賽》和《華沙 — 柏林 — 布拉格國際自行車賽》的海報均傳達「動感」的設計主題。

呈現交融的「形式之對話」單元,八幅風格獨特的「面容」海報共處「一牆」、《華麗的對決》和《午夜牛仔》充滿「牛仔」風情。「文化與馬戲」單元的多幅海報作品,不單是上世紀60至80年代的馬戲團舞台,也是國家民族節、民間創意展和爵士音樂家等題材的藝術空間。最後的「衛生安全與管理機構」單元,簡單的圖形配上特別字體設計,塑造了公共藝術的創意與美學。

今昔文章:

20240811_50+深圳圖書館北館行之深圳美術館

20240811_50+深圳圖書館北館行之深圳美術館書間夢蠂

20240811_50+深圳圖書館北館行之深圳美術館方楚維的藝術世界

Views: 27

50PLUS

作者: 50PLUS

發佈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