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分享

在海峽與東方博物館一樓,花了約25分鐘時間左看右看,覺得供出口的瓷器,雖然精美但卻顯得奢華,不及帝侯將相存留下來的珍品,瑰麗之餘更蘊含秀氣,讓人愛不釋手。

接着來到二樓,長走廊上掛着西方海圖和船畫,介紹英殖民前後的檳城。正如香港一樣,檳城在殖民者的刻意「安排」下,被侵佔的土地,以及原居民均是「未開化」的野蠻部落。

事實上,於1786年英國侵佔前,檳城已因盛產檳榔樹(Areca catechu)而得名,各國船隻亦到島上補給清水,島上居民人數不少於三千人,至今仍能找到大量墓地作為印證,與時任孟加拉工程兵團亞歷山大凱德上尉,在接管檳城島的報告,提到的僅有幾戶馬來家庭,可見是完全違背事實的謊言,又或因居民被逐出島而成為馬六甲海峽的海盜。

殖民者「指鹿為馬」,「用心」之惡比比皆是,就以香港被故意說成「小漁村」為例子,便可得知凱德上尉「美化」侵佔的企圖。香港同樣早於數千年前已有住民,承襲中華文化繁衍生息,史前時期的黃竹坑石刻、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馬灣東灣仔北遺圵,以至較近期,秦末漢初的南越王墓等均是明證。及至2000多年前的漢朝,已是中國與東南亞之間的貿易橋樑。隨着做船藝術的發展,唐朝1500年前的唐朝已是趨型海上絲綢之路的中轉站,至明清時間的重要貿易港。

除殖民下的檳城外,二樓展廳特別僻出一角,展出的中華文化傳統非遺項目的粵劇戲服、頭飾和用品等。與香港文化博物館不同,展品全是「露天」擺放,參觀者可以近距離觀賞。當然,任何展品,除有說明外,全部均不得觸摸,以免造成損害。

最後,折返一樓「休息區」,接待員奉上汽水和小吃,並烹煮清茶,十分好客。然而由於「趕火車」,於1100前離開,折返酒店辦理退房和寄存行李後,準備前去下一個目的地 — 怡保!

今昔文章:

20250524_50+香港文化博物館行之粵劇文物館

20240421_50+番禺行第三天之十三行博物館之珠江帆影

20240421_50+番禺行第三天之十三行博物館歷史展之開海設關

20240421_50+番禺行第三天之十三行博物館歷史展十三行風貌

20240421_50+番禺行第三天之十三行博物館歷史展之十三行行商

20240421_50+番禺行第三天之十三行博物館歷史展之十三行貿易

20240421_50+番禺行第三天之十三行博物館歷史展之中西匯流

20240421_50+番禺行第三天之十三行博物館歷史展之走向近代

20240421_50+番禺行第三天之王恒馮傑伉儷捐贈的十三行時期文物專室陳列展

20240406_50+佛山行第三天南越王博物院之「秦漢南疆」展廳

20240406_50+佛山行第三天之南越王博物院之藏枕

20240406_50+佛山行第三天之古中山國精品文物展

20240406_50+佛山行第三天之南越王古墓

20240406_50+佛山行第三天之南越藏珍

20240301_50+汕頭行第一天之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

20240301_50+汕頭行第一天之汕頭郵政總局大樓

20240301_50+汕頭行第一天之僑批文化館外牆雕飾

20231202_50+香港仔導賞行之舊香港仔警署(三級歷史建築)

20231202_50+香港仔導賞行之香港仔新圍村10號屋(二級歷史建築)

20231202_50+香港仔導賞行之黃竹坑石刻(香港法定古蹟第28號)

20231028_50+開平行第二天之碉莊

20231028_50+開平行第二天之自力村碉樓群

20231028_50+開平行第二天之銘石樓

20231028_50+開平行第二天之葉生居盧

20231028_50+開平行第二天之泮立樓

20231028_50+開平行第二天之泮文樓

50+香港行之東涌古窯公園及機場古物園(2023年1月25日)

Views: 16

50PLUS

作者: 50PLUS

發佈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