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分享

在出發前,與導師班同學早已協議,在看過吳冠中「我負丹青」展後,隨即是自由活動時間。此刻抬頭上望,便會看到欄杆外的中庭高懸着一幅大熊手抱兩小熊巨型海報,是戴澤繪於1951年1月1日,名為《小熊和他的媽媽》的畫作。

有別於畫作的「淒涼」感覺,進館時可看到由百計小熊公仍組成的「熊牆」,紅的和粉紅的各佔一端,引得參觀者紛紛停下腳步拍照打卡,而在「熊牆」四周則是戴澤水滸人物素描系列,寥寥數筆,卻將水滸人物的形神躍然紙上。

戴澤師承徐悲鴻,強調要畫好中國古典故事。然而在戴澤的「動物」畫作中,背後展現的「悲傷情緒」,往往會讓人看得有點不舒服。或許,戴澤自言:「我一生看到許多可憐的景象,從大人到孩子,從小兔子、小貓到大狗。小兔子啃着乾樹皮,受寃屈的小女孩」這句話便可說明一切,反而風景畫作則美善得多。

今昔文章:

20250615_50+縱橫遊之深圳美術館連結(原道徐累藝術展_一剪萬象_波蘭海報學派_友涵與余友涵_深藍變奏曲II_陳希旦水彩畫展_存念留珍_中國畫落款_梧桐山下_我負丹青_福鑫記胡椒豬肚雞)

20240309_50+香港行之導賞(衛生教育展覽及資料中心_香港藝術館好物有型_力臻完美_清雅脫俗_時尚敏銳_虛白齋_廣州購物誌_一新美術館)

Views: 4

50PLUS

作者: 50PLUS

發佈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