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1號進出口進入景區,只在人山人海的象鼻山漁人碼頭稍作停留,拍攝一下象鼻山下的漓江美景,以及穿着少數民族服的各地美女後,便直接跳過遊船、腳踏船或水上滑板等收費玩樂設施,來到遊人少一點的愛情島。






愛情島位於象鼻山景區北側,佔地達15000平方米,是上世紀70年代年青男女談情說愛的首選之地。雖說此刻遊人較少,但由於是通往碼頭的必經之地,一團又一團的旅客總會途經此地。幸而停留者不多,只有兩位甜姐兒,穿紅帶銀地在樹下,或民族服雕塑前拍照。






島上的「漓象」,帳蓬式的「文創咖啡」、披着金式圖案的白色大象,以及色彩繽紛,掛滿「盼望」的「許願牆」等,均極具廣西傳統文化特色。然而無處不在的「象山游船」廣告穿插其中,或在漓江河畔豎着一排排的鮮明「旗幟」,讓「高雅」的文化變得「世俗」了。






在網絡上不少網友,撰寫或抄襲的文章中,總建議以「3號口」進,「1口號」離開作為遊象山的路線,個人雖認同,但必須指出一點,就是「旅行團」大多從3號進出口進園,不似1號進出口以「散客」為主,故離園時便有逾百人排隊入場,需時不少。
Views: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