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1540時來到橫跨灕江,始建於1939年,原名中正橋的解放橋。與歷史上的浮橋不同,現時解放橋為四墩鋼架式結構,共有五跨的主橋長達284米,寬度為45米,雙向六線行車,並在兩側設人行道,而在橋的西面便是桂林其中一個地標式建築的逍遙樓。






據網上資料,逍遙樓始建於唐武德四年(621年),以莊子著作《逍遙遊》而得名。然而在歷史長河中曾多次損毀,包括毀於抗日戰爭時期,至2015年再度以仿唐宋的建築風格重修。






現今逍遙樓免費開放供遊人參觀。踏進主樓,大堂布置十分簡潔,中央位置掛着一幅十分殘破,也看不真徹的「宋•靖江府城池圖」。沿樓梯上行到這幢二層三檐樓閣式建築的上層,新修建的「木刻金漆圖畫」十分精緻,而牆壁上亦掛有多幅書法和國畫作品,供遊人欣賞。






上層樓梯旁展示着一塊「雞血玉」屏風,斑雜的花紋中,紅如雞冠的至色十分顯眼,而旁邊則有多個宋明清時代的不同「逍遙樓」模型。然而不論是貴重的雞血石,歷史見證的「模型」,亦不及「窗外」風景吸引。因為遊客抵達時,大多即時走到「廊道」上,欣賞遠方的漓江美景,以及下方廣場的「小汽車」和「遊人」而已。
Views: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