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分享

由逍遙樓的「後門」出來,對面便是一座建築在高樓大廈群中,首尾設有涼亭,傳統迴廊式建築風格的狀元廊,旨在介紹自隋朝大業三年(公元607年)至清朝光緒三十一年的「科舉」制度。

「科舉」,於一千三百多年以來,都是中國「封建」社會選賢任能,投身仕途的制度。讀書人須在鄉試取得合格者成為舉人(首名稱為解元),經推薦才可進京參加會試並取得合格成為進士(首名稱為會元),最後在殿試奪得首名是狀元。自科舉制度以來,先後10萬餘名讀書人成為進士,以及誕生了600多名狀元。

在桂林狀元廊內,以文字和「人物雕塑」,分別列舉了「本土」的八位狀元,包括廣西歷史上首位狀元,即唐朝乾寧二年的狀元趙觀文,以及其後誕生,唐代著名詩人的裴說、北宋「連科狀元」,亦是首位「殘疾狀元」的王世則和武狀元李珙、清朝「三元及第」的陳繼昌、著名學者龍啟瑞、民生狀元張建勳和「臨桂詞派」台柱劉福姚。

另一方面,由「寒窗苦讀」、「貢院鄉試」、「進京趕考」、「禮部會試」、「殿試選魁」、「金榜題名」、「狀元及第」、「入仕為官」的「狀元艱辛路」,以生動精緻的雕刻牆畫,一一展現在參觀者眼前。

Views: 35

50PLUS

作者: 50PLUS

發佈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