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抽空到香港會議中心參觀由大公文匯傳媒集團主辦的「銘記歷史珍愛和平」紀念抗戰勝利八十周年特展,豈料詳盡的資料,不單讓人看得「熱血沸騰」,更是時間不足,故打算今明重來,將不同內容看過一篇,以期達到「銘記歷史,珍愛和平」的展覽主題。





昨天的參觀以圖片為主,此刻進館後便安坐大熒幕前,細看於1902年6月17日在天津創刊的大公報,在百多年來面對朝代更迭、軍閥割據、衛國抗戰等大時代的變遷,仍秉持「忘己之為大、無私之謂公」的報格,以「不黨、不賣、不私、不盲」的辦報方針,於上世紀二十年代開始,早已成為中國新聞界的翹楚。





在展場播放的影片中,訪問了多名學者和教授,口述「大公」在抗日戰爭期間「波瀾浩蕩,歷歷傳奇」的表現,包括由天津轉到上海,再遷往武漢和重慶,而在香港初創的「港版」亦要退走桂林,後桂林淪陷,報館被毀,但仍無阻社長吳鼎昌、總編輯張季鸞、經理胡政之,以及張篷舟、鮑立初和範長江等「大公人」,堅持「一不投降,二不受辱」的「抗日」之志,並獲胡適、梁實秋、豐子愷、林語堂、曹禺、冰心、茅盾、巴金、沈從文、老舍、林徽因等文學巨匠在《文藝副刊》發表「抗日」文章,讓「大公」成為抗日戰爭艱辛歲月裏的一股奮發洪流。





時間不多,只能在大熒幕前逗留20多分鐘,繼續往場館參觀「未看」的部分,包括描繪楊靖宇將軍孤身惡鬥日寇的油畫,以及面對戰場表現着無畏無懼;全民族抗戰,攜手同心共禦外侮,以及背負裝備,毅然離鄉別井踏上征途的多幅「抗日」戰士圖片,仿如告訴大家,今日中國的成就正是前人的「血淚」換來的成果,致敬!
今昔文章:
20250826_50+香港行之紀念抗戰勝利八十周年巡迴展連結(八十周年巡迴展_抗戰精神_香港「抗戰」
Views: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