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1125時離開前進報社舊址,繼續到相距不足100米,視之為「正門廣場」旁,東江縱隊司令員,曾生將軍故居的石灰陂。相對於前進報社舊址,石灰陂佔地更廣,樓房數量和可用空間更為寬敝。






同樣是瓦頂白牆的石灰陂,建築風格有所不同,懸山頂的瓦頂,除正脊上置有一對瑞鳥外,門檐的瓦當亦鬆上「明黃色」,橫額「石灰陂」下款有「曾生題」,一雙鮮紅黑字的對聯,上書「南豐世澤,東魯家報」,反映曾氏一族的「源遠流長」,配以正門面對的「風水塘」,堪稱「偏遠鄉村」的「美」宅了。






然而「做人不能單看表面」,石灰陂亦是。跨過門檻「登門入室」,後牆石額寫有「孝友流芳」四字。此刻沒有遊客,沒有展品,甚至除了破舊外,看不到任何與「抗戰歷史」有關的痕迹,只有3棟屋門額掛上一幅「坪山鄉人民政府贈」,書有「軍屬光榮」的橫匾,以紀念曾生將軍於1938年10月建軍。






簡單來說,「石灰陂」由兩座相連,擁有多個房間的平房,加上兩側的牆壁組成的「圍屋」。除正門和中央「庭院」外,所有房間都關上緊閉。從窗外內望是一處家徒四壁的「毛胚」房,通往閣樓的樓梯成為唯一的「家具」,而另一個房間則是「三合土樓梯」,格調看來高一點。
Views: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