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的探知館,閉館時間延長一小時,至晚上1900時才結束。看着還有時間,繼續今午到來時,因「導賞團」而未能抽身的其他展區。首先是考古學走廊後,探知館前身的「前威菲路軍營」第S61及S62座展板,透過圖片進一步了解「探知館」過去百多年的變化。






接着是中西式和現代建築展區,介紹香港的中式傳統建築,包括「祠堂」、「書室」、「墟市」、「衙門」、「炮台」、「塔」和「廟宇」,以及「社壇」、「民居」、「圍村」、「更樓」、「橋」等。其中「駝峰」、「斗拱」、「桁」、「月樑」、「榫卯」、「瓦當」、「瓦片」等,均是近日導賞行程必然的「背書」材料,還可近距離觀看「景賢里」的博古紋脊飾和水泥階磚,以及傳統房舍屋頂瓦片的鋪砌過程。






西式建築方面以「1911年的中區海岸線」模型最為吸引。在中前出席大會堂蘇萬興老師有關「中西區百年文化發展」講座時,早已提到第一代匯豐銀行(7)、畢打街鐘樓(15)、香港大酒店(16)、郵政總局(19)、中環街市(21)、香港會(6)、太子行(8)、皇后行(11)、第一代大會堂(4),最高法院(5)和皇后像(9)等地標式建築。至於另一代表性建築就是聖約翰座堂模型,其獨特的十字形布局和哥德式建築風格,以及建於1895年,香港最古老的油麻地舊水務署抽水站,也是導賞課程中學習的課題,於今日得以重溫。






現代建築方面,以「最年青」的法定古蹟,建於1962年的「香港大會堂」為「主角」外,還在展廳一角重點介紹「文物建築的修復」工作,其中包括建於1937年,幾乎被拆卸的「景賢里」修復工作,以及中環都爹利街,四支全港碩果僅存的古蹟煤氣路燈和其下的百年石階和欄杆得以重生,並同時展出煤氣路燈的時間控制裝置。
今昔文章:
20250920_50+香港行之中西區百年文化發展講座
20231117_50+香港中上環導賞行之都嗲利街石階和煤氣燈柱(法定古蹟第8號)
50+知識傳承之香港的文物建築保育與推廣(2022年11月9日)
Views: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