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廟宇「2025年廟宇漫遊」文化之旅(港島線)的灣仔玉墟宮導賞行結束,隨即乘車到大坑天后宮,參與一小時後緊接舉行的大坑蓮花宮導賞行,同樣由香港歷史博物館前館長鄒興華老師,聯同學生青年大使帶領。






大坑蓮花宮有「水中蓮花」的美譽,在鄒老師的講述下,過去臨海的蓮花宮,以非中國傳統封廟建築的「外觀」,雖然變化不多,但四周環境卻有顯著變化,甚至乎「陽台」的愛奧尼亞柱,亦已部分深埋在填海的土地內。






蓮花宮佔地不大,卻代表大坑原居民「客家文化」的獨有魅力,正脊上的陶塑著有「同治二年」(1863年)四字,足證其歷史的悠久。此外,據傳主祀的觀音在廟內的蓮花石顯靈,建廟後一直護佑鄉民,至今天更是海外遊客專程到訪祭拜的神祇。






談到大坑蓮花宮,當然離不開2011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大坑舞火龍,鄒老師更是協助傳承人「輝哥」一起申辦的幕後「能手」,故對開光儀式等傳統知之甚詳,並與一眾參加者分享。最後,鄒老師帶領來到建於1949年,曾是孔聖義學的大坑火龍文化館門前,介紹建築物活化的歷史,以及《重建題記》石碑上,曾任大坑坊眾福利會理事長的球王李惠堂的撰文。
Views: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