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lus_11534336
歡迎分享

在朋友的推薦下,今日(2025年11月26日)上午9時許,於展期的最後一天(11月20日至26日),特意趕來灣仔華潤大廈,參觀同樣以抗戰為主題,卻總是被人忽略,有關「僑胞」貢獻的「烽火僑心 — 陳嘉庚與南僑機工」的故事。

福建同安人的陳嘉庚,一名富有的新加坡僑商,同是反清的「同盟會」會員、北伐「山東慘禍籌賑會」主席,以及「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主席,分別在革命戰爭、北伐維權、以及抗日保家河的努力上,與東南亞一眾熱血華僑獻金出力,貢獻非凡,更創辦廈門大學,為家鄉作育英才,服務國家。

是次展覽以「烽火僑心」為主題,講述「九一八事變」後,前後十四年抗戰的艱苦歲月中,陳嘉庚與一眾僑胞的愛國之心。1938年在重慶舉行的「國民參政會」上,他以「參政員」身份,在新加坡發出電報提案,以「敵未出國土前,言和即漢奸」數語,表達誓死抗戰的決心。

一直以來,事必躬身的陳嘉庚,於1940年3月到訪重慶,官方為其舉辦了一場「奢華」歡迎會。其後轉訪延安,對群眾的務實誠樸大為憾慨。由於兩者之差異,讓陳嘉庚得出「中國之希望在延安」的領悟,為「僑心築壘」,支持祖國抗戰,爭取最後勝利的工作上,找到明確的方向。

展場的另一個重點落於「機工」身上。在抗戰期間,視為抗戰「輸血管、抗日生命線,一條通往世界大動脈」的「滇緬公路」,不單有來自滇西28個縣、10多個民族的20多萬名民工搶修公路,更有3200多名華僑青年加入「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遠赴前線,在滇緬的泥濘公路上,無懼翻車、墮崖,以至日軍轟炸的風險,駕駛着一輛接一輛的貨車,將物資送抵作戰的人員。該批勇闖生死關的無名英雄,以青春和熱血,最終鑄就出「抗戰勝利」的其中一面偉業豐碑。

今昔文章:

20250627_50+檳城行第七天之孫中山檳城基地紀念館

Views: 4

50PLUS

作者: 50PLUS

發佈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