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多次踏足深圳少年宮站一帶,尤以書城來得最多,竟不知附近有一個深圳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今日(五月二十六日)因天雨關係,在點評瀏覽適合參觀的室內地方時才偶然發現,殊不知是另一個重大發現,值得與一眾好友分享。
進入場館前有十分嚴格的安檢,背包還要寄存在儲物櫃內。踏進場館,首先會看到那道全金屬製成,銀光閃閃似魚非魚,不像通道卻又有通道欄杆的現代藝術品高懸大堂中央處。右側是長長的扶手電梯,可通往不同的展廳。然而左側的長斜路則仍在封閉,可看到背後的展廳相關工程。
據網上資料顯示,城市規劃館仍在籌備中,至今仍未開放。但坦白說,我們花了兩個多小時在展廳蹓躂,至今仍分不清那些部分是當代藝術館,那些部分是城市規劃館。對於這種採取「兩館一體」的營運模式,初步感覺頗為新穎,若然多加標示說明,相信會更好。
簡單來說,我們首先乘電梯來到右側展廳頂層,參觀「大潮起珠江」展覽,由播放改革開放初期,習仲勛受命建設廣東,創辦經濟特區,為今日的廣東繁榮奠定基礎的介紹電影開始,接著便是圖文並茂,有巨型影像,也有互動元素的一系列廣州、深圳和珠海一帶的發展變遷。
除了近乎半天域的電影外,昔日的相片同樣令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包括中英街、高等街、開放初期的製衣廠、百貨商店的場景。一直以來訴說現今年青人不懂過去生活的苦,國家的可悲,而改革開放成功得來不易。
大潮起珠江勾起自己不少回憶。於1978年以孩童身份首次回鄉探親,所見所聞全是相片中的情景,殘破的衣服、落後的日用品、泥寧的道路等。兩者不同的地方是接觸的人,往往沒有相中人的笑容,更多的是奇怪的目光。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說出深圳上代人追尋的目標。然而在國家經濟起飛下的今天,或許已不能單憑利益掛帥,必須有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信念。期望在有生之年,可以看到國家達到以理說人,以德服人,以力破巧的局面。
Views: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