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分享

世界文化遺產既珍且貴,皆因可被列入地點,必須對全人類具有「突出的普世價值」,要慎而重之做好保護、管理及活化再利用工作,以免受到人為或非人為的破壞。截至2021年共有897項文化遺產,其中澳門歷史城區為其中之一。一直從事城市文化遺產保護與管理和再利用的澳門大學教授朱蓉在論壇上分享其經驗和心得。

「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澳門自16世紀開埠以來展現中西文化的多元共存性,其中保育工作由回歸前的沿用期、回歸後的發展期,以至申遺成功後的轉型期,市民對文化遺產保護的認同和模式得到長足的進步,觀念由保存變為保護,對象已非社會精英而是社會不同階層,並由單體的建築遺產轉成整體環境,以及捨棄靜態保存,改為動態保護、管理與活化再利用。

以澳門歷史城區的演變為例,大家共同討論、共同參與,以中葡文化多元和共存性為基礎,不單構建新的文化片區,大力發展文旅產業,並透過串聯、整合和活化,開展分區改造策略,繼續為區域性保護的傳承申請世遺。只有文化遺產合理再利用,才是最好的保護,讓澳門未來成為共生之城。

Views: 15

50PLUS

作者: 50PLUS

發佈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