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分享

50+傳承的宗旨,就是希望透過文字和影像,將所見所聞紀來下來,留一個數碼痕迹,日後老來回憶之餘,同時可傳承下去。因此在虎山下來,便特意前去嶼北界碑,一方面與兩年前比較一下,看看有何改變外,另一方面亦可根據導賞員課程鄧家宙博士的講解,進行一次實地考察。

折返石仔埗街,經大澳大會堂、郵政局、街市後,由新基大橋過河,沿新基街北行至東澳古道入口處,便可看到嶼北界碑的指示牌。登樓梯上行約10分鐘,便可看到樹下的界碑石柱。

鄧博士在課堂上指出,界碑是二十世紀初不平等條約下的產物。在《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生效後,英軍少校力奇於1902年在香港大嶼山東涌設立以花崗岩打造的嶼北界碑,並分別在狗嶺涌設立嶼南界碑,藉此與深圳蛇口南投縣及大鵬所城構成一個四方形的海上界線。

藉此機會預報,明年將就所學所得,計劃在50+傳承網頁建立香港十八區導賞系列,以課堂講解、實地考察和網上資訊為基礎,撰文述史,繼續說好「香港故事」。

昔日文章:東澳古道嶼北界碑段(2021年10月30日)

Views: 26

50PLUS

作者: 50PLUS

發佈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