砵典乍(Henry Pottinger),中國史書譯為樸鼎查,是1839年英國派來中國清廷作戰,攻打南京的遠征軍司令,後被任命為第一任香港總督,同時兼任駐華全權大使、駐華商務總監,從而開展英國對香港島的管治。然而砵典乍擔任總督不足一年,便因在香港的發展規劃與英國商人和軍人出現分歧而辭去港督一職。
1858年,英國政府為表揚砵典乍立下的功勞,遂將1850年已存在,是中環歷史最悠久街道之一,首條由人工建設,連接皇后大道和半山荷李活道,可通往海旁的「直街」命名為「砵典乍街」(首條街道荷李活道為「橫街」。
鑑於街道頗為陡直,若建成石級模式,便會為當時慣用馬匹代步的人士帶來不便,故採用花崗岩石板鋪砌地面,方便行人與轎夫上落,同時方便下雨時卸水,為砵典乍街帶來「石板街」的別稱。在抗戰前,砵典乍街曾在地底建造長達75米的防空洞,但從未啟用。直至1980年被填塞,以防倒塌。
另一方面,砵典乍街也見證了英國人的隔離政策。當時英國人選定以中環為政治中心,並將中環原居民遷至上環,在半山建成第一條橫街荷理活道,以及一條由海邊通往半山的直街,即砵甸乍街(石板街)。海岸的皇后大道接着建成,形成港島早期的主要交通幹道。
為分隔洋人和華人,港英政府在荷理活動與砵甸乍街(石板街)交界建集執法、司法和監禁設施的中環警署(大館),位置優越,靠近政府山,下方是中上環,距半山洋人住宅區不遠,區域內劃為公園、醫院和公營機構用地,形成不明顯的分隔線。因此大館除執行治安工作外,還對一般華人有警示作用。
昔日文章:
20221218_日行萬步之中環行(鵝頸街市清真惠記_會展創新科技博覽會_中區海濱_中環街市_大館_石板街)
資料來源:
1.導賞員導師梁炳華博士
2.導賞員導師鄧家宙博士
Views: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