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分享

天后古廟位處香港仔水塘道與香港仔大道交界,雖建於咸豐元年(1851年),但與水月宮一樣同屬三級歷史建築,皆因於1991年進行拆卸的大型維修時,除保留原有構件、文物、廟脊和石柱外,廟宇內外均曾作翻修,甚至填高地基以防水淹。

有別於洪聖古廟的二進三間,天后古廟屬硬山式,無露天天井的毗連四合院建築,並分為前殿(前進)和正殿(後進)。正殿高6米,主祀天后娘娘,主事財富的財帛星君,以及主事醫療的華陀位處兩側,前方神案旁有兩尊持大斧和金鐧的巨型神象,分別為左手放在額前,額上還有第三隻眼睛的千里眼,以及右手靠向耳邊的順風耳,但安放上卻有別於傳統的左右位置。

廟宇正門有一對寫有「玉簡瑤函膺盛朝之寶筏,霞披雲鬂普四海以慈航」的對聯,廟內則另有金柱三對,用以承托屋頂的重量。經月門來到兩旁的偏殿,可見置立多位副神外,亦有精美的白虎、青龍及吉祥圖案灰塑。右偏殿是觀音閣,對面為辦事處,而左偏殿供奉黃大仙,對面原是天后寢室,現已成為太歲殿。

廟內現存的不少歷史文物,包括據說是魚民捕魚時撈獲而轉送,鑄於咸豐元年(1857年),以雙金龍架擺放,上有大鼓的古鐘,而樑上書於咸豐二年的「海甸蒙庥」匾額,意旨庇護海上風平浪靜之意。現時,古廟於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的天后誕,香火特盛。

(資料來源:導賞課程導師梁炳華博士)

Views: 77

50PLUS

作者: 50PLUS

發佈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