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差不多一個小時在鄰家客棧吃過帶有香臭味的香煎臭鱖魚晚餐後,隨即漫無目的地開始探索水鎮的晚間之旅。在靜夜冷風下,大家均躲進溫暖的室內,吃着美味的火煱,興高彩烈談着過去、今天和將來。
行行重行行,剛才進餐時飲了不少的汽水和茶水突然「發揮作用」,必須解決「生理小事」之需。按指示牌找到公共衛生間,原來旁邊竟是永順染坊,當然在「辦事」結束後,順道進坊參觀。
永順染坊是了解中國不同時期印染技術的「活博物館」,但由正門進坊,卻有一種「拍戲」的感覺。在廣場上掛着長長的染布,既生疏卻又十分熟悉,不正是在不同電視劇集或電影中出現的場景,只是自己未曾親睹而已。
與正規博物館一樣,染坊亦是圖文並茂解說製染過程,包括「猶如強粥」、「澄清瀉去水」、「急手杆之」及「劃籃倒坑,於坑中下水」的板畫;「再現唐代彩纈工藝」的彩布;又名型染,俗稱藍印的灰纈製法;變化無窮的蠟纈;池染之夾纈;遵古法以針引線的扎纈等中國古代染纈陳列眼前。
當然,作為染坊,除染布外,工場和織機必然不缺。此外,布料如絲、麻、毛、棉,顏色的類別,以及植物染料等亦有詳細介紹。至於宋末明初,發明三錠棉紡車的知名紡織家黃道婆;永順染坊和永順染的由來,包括創始人張聚魁的生平,以及染坊守則、染坊三要三不要等均有載述。
Views: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