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分享

在「煙袋斜街」的市井巷弄間穿來插去期間,來到位於51號,大石碑胡同6、8號,建於明朝順天三年(1459年),外型像「廟」,名字是「觀」,但卻非廟非觀,而是一座深入了解什剎海來由的文化中心。

撥開厚厚的擋風幕,穿過拱形的大門,兩側偏廳已如博物館般展出北京軸線與大運河文化帶交匯地的什剎海新貌資訊。再往前走是天井,前方主樓進門處,豎着十分顯眼「沒有什剎海,就沒有北京城」的展板,十分吸睛。

接着是「海域朔源」介紹什剎海名稱是源自明朝中葉,位處糖房大院27號的著名寺廟,以及和珅為確保自家府邸的供水而修築西堤,形成西小海之事件。此外,在兩旁的側樓分別有「京華勝地」,闡述各朝代,包括設定北京中軸線的元朝劉秉忠、修建法華寺的明朝姚廣孝、在什剎海後海北沿46號居住了18年的宋慶齡,以及在什剎海附近小楊家胡同出生的老舍等著名人物與什剎海的「情緣」。

Views: 0

50PLUS

作者: 50PLUS

發佈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