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革命歷史紀念館的「回望與前行」展廳、「中央蘇區」展廳,加上福州博物館的「崢榮歲月」展廳,可以看到上世紀面對西方殖民和清帝制的壓迫,「革民」之途滿途荊棘,一路走來鮮血灑滿大地,犧性者眾,而在「飽經憂患,不屈抗爭」展廳,就是訴說着福建在痛苦和抗爭中,如何邁向覺醒的未來。



內容由鴉片戰爭失利後,於1842年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開始,指出包括福建的全國人民正生活在水深火熱中。其後雖有林則徐、嚴復等提倡「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西學中用,但沉痾不起的清朝已病入膏盲,有識之士紛紛揭杆起義,辛亥革命之成功,八閩女兒亦盡力之所能及。



民國之初,袁世凱復辟帝制,北伐之聲此起彼落。其後賊雖滅,惟日寇野心不減,「五四運動」期間,福建南兜門曾樹立「請用國貨」石碑,足證人民的愛國熱情。然而民不聊生依舊,福建先後出現「龍岩後田」、「平和」、「上杭蛟洋」、「永定」和「崇浦」等農民武裝暴動,則為「中央蘇區」建立創造了條件,並初步形成了毛爺爺的革命思想路線。



國共之鬥不息,浴血長征三年期間,福建紅軍游擊隊建立了6處根據地作為南方抗爭的戰略支點,至國共合作稍息,紅軍游擊隊更是整編北上抗日。在展廳內,參觀者可透過展出的多件革命文物和歷史照片,從而進一步了解當時的歷史和背景,「無名英雄」的偉大故事,以及福建華僑的貢獻,便以一句「一個華僑能出力,十個敵人九不同」來形容。



最後,博物館以一條「八閩開國將軍」人物介紹走廊,配合「繼往來,楊帆遠航」的船首裝潢,恰如其分地展現着「經濟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福建新貌。



20250420_50+福州行第三天之福建革命歷史紀念館短片
View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