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木蒔導賞第二波活動舉行的日子,早上1015時,一行20多人齊集灣仔港鐵站A3進出口旁,首先透過相同地點拍攝的圖片,回到過去的莊士敦道,即1954年、1960年和1980年的,街道上仍懸掛起個包括必素定牙膏、龍門大酒樓、大成酒家和龍鳳臘味家等大型招牌,仿如就在眼前。
橫過馬路,來到對面的太原街,與1950年和1981年的面貌早已變得不一樣。昔日的太源街有「玩具街」之名,然而今天不少店鋪由「連鎖店」進駐後,整條街道上只餘下數間玩具店。



走進「空調」舒適的新灣仔街市,回顧「尚翹峰」與「街市排擋」於2006年的「紛爭」後,前方是有第二代灣仔街市之稱,擁有舊灣仔街市「名號」,於1937年以「先進」的鋼架建築和獨特摩登流線型風格享譽一時的壹環,早於1990年已列為三級歷史建築,但亦曾「險遭」清拆的命運。
此外,壹環所在的石水渠街與皇后大道東交界,以及南面靠山的「藍屋」,於1842年是港島北岸的海岸線所在,而西面現時的尚翹峰已是一片汪洋之地。



來到石水渠街,藍屋當然是重點介紹的地方,內容包括由1867年華陀(正寫「佗」醫院開辦、1920年清拆為四層式唐樓、1950年林祖遷入林世榮健身學院和石水渠街明渠修整為暗渠,並搬遷對面第一代灣仔街市、1997年水務署以「餘下」的油漆,只為72號及72A號鬆上藍色,卻未有為74號作出改變,以及1980年的「廣和號」雜貨店變身為今日的香港故事館等。
離開藍屋,再往上行就是法定古蹟第122號的玉墟宮,指出玉虛宮又名北帝廟,左偏殿龍母殿原為公所,而右偏殿三寶殿則為書室,並說明玉虛宮建於1862年的清同治元年,屬中國傳統兩進三間建築,而門石額上「玉虛宮」三字為當時駐九龍寨城的大鵬協副將張玉堂將軍以拳書所題,並介紹脊飾、吉祥圖案和隔樑等。



廟內香亭和後進各奉一尊北帝像,其中香亭神像已有400多年歷史,後進神像前則有康、溫、馬、趙四大護法元帥,而前進脊檁上刻有灣仔早期名稱的「下環」兩字。此外,除「北帝」由來的不同說法外,還有明朱元璋冊封為「玄天上帝」的故事,以及脊上日月神背後周公與桃花女「鬥法」的傳說等。
另一方面,進廟後遇到自2007年至今擔任司祝的羅春華,傾談間獲悉管理權即將替換,現存廟宇內由其添置和親手打造的奉品和器物,包括龍母大袍、樑上燈籠、座地花瓶,以至太歲手持的法器等均會移走,日後重臨的面貌或會變得不一樣,可惜,可惜!



離開玉墟宮,來到1915年啟用,現為法定古蹟第40號的舊灣仔郵政局。由於自2024年改為識「碳」館後,市民和遊客需預約「導賞」以了解「香港的碳中和」,故只在外圍參觀。
在一幅相信時為1973年至1977年,有一名穿着短褲的軍裝警察舊相片中,可以看到數十年前的舊灣仔郵政局,與現時的外觀分別不大,同為雙筒雙瓦的人字形瓦頂嶺南風格,並配以西式荷蘭式山牆和窗門的拱石裝飾等。



由舊灣仔郵政局,經合和中心一期、二期來到船街的南固臺。南固臺建於1917年,日佔時期曾作為慰安所,並於2003年曾發生「鬧鬼」事件,期間8名青少年中有3名少女向警方報稱「撞邪」,其後被冠以「猛鬼磚屋」之名。現時南固臺正進行「修復」工程,雖然包括石匾仍顯得十分殘破,但相信假以時日,必定可以回復合和中心二期壁畫展示的模樣。
上午行程的最後一站,就是南固臺前面的洪聖古廟,看看包括正門石柱上廟聯的「下環」兩字,以及在中國傳統設計的三間一進中,如何與四周天然的「岩石」包容外,還有洪聖大王、金花夫人、花粉夫人等諸多神明。另一方面,在上午行程結束前,將廟後的細葉榕,旁邊原為北城侯廟的望海觀音廟、通往閣樓的樓梯,以及古廟大鐘上的龍王九子之一的蒲牢等分別作出解說。



Views: 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