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分享

藍天白雲,陽光普照,正午的陽光烤得大地熱烘烘,卻無阻人們來到會議展覽中心3C號場館,參觀由大公文匯傳媒集團主辦的「銘記歷史珍愛和平」紀念抗戰勝利八十周年特展,展期由8月22日至29日。

香港市民經常有一個誤解,就是抗日戰爭始於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然而這只是全面戰爭的日子,中國真正的抗戰日期,始於1931年9月18日瀋陽城外的「九一八事變」,開啟了局部地區的抗日戰爭,直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投降,並於9月2日在東京灣美國軍艦「密蘇里號」舉行投降儀式後才結束。

在歷時十四年的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國共兩黨)軍隊共進行大規模和較大規模的會戰22次,重要戰役200餘次,大小戰鬥近20萬次,總計殲滅日軍150餘萬人,並在戰爭結束時接收投降日軍128萬餘人。然而中國軍民傷亡人數估計高達3500萬,包括約900萬平民死於戰火,另有800萬平民死於其他因素,而有9,500萬人成為難民。

進入場館,經過前言與導語後,便是「抗戰爆發,奮起救亡」展區,透過按時序的說明,由1847年日本藉口牡丹社事件派軍從橫濱出發侵略台灣的「黑白」畫作、1895年簽訂《馬關條約》、1914年奪取德國在中國山東的特權等一系列圖片,帶出1931年「九一八事變」,只是日寇將多年部署的計劃予以行動而已。

縱使日寇花盡心思,武器精良,幸中國仍有一批又一批不屈的熱血戰士,奮起抵抗,不單打破日寇「三個月佔領全中國」的野心,成功阻止步步進迫的日軍向西前進,更在不同戰役中取得輝煌戰績,促使抗日戰爭踏進第二階段,侵華的日寇由「挺進的侵略」轉為「防守的僵持」。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中美英法等各國組成同盟,互相扶持,彼此合作,先後在中途島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以及阿拉曼戰役取得亞洲、歐洲和非洲地區的勝利,和平的曙光開始浮現。

在「萬眾一心,同仇敵愾」展出多幅走向勝利的「圖片」,不單看到中國軍人奮勇殺敵的「英姿」,勝利凱旋的「熱烈」、新購的戰機、群眾齊心建機場,以及「飛虎隊」出動追擊日軍等,正是「收復、會師」之時。最後,日皇的投降廣播、戰俘的低頭無語、香港的受降儀式,以及港台地慶祝重光等,讓人在短短的時間,重溫十四年抗戰的艱辛歲月。

Views: 1

50PLUS

作者: 50PLUS

發佈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