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賞課程蘇萬興老師)
孫中山史蹟徑於1996年設立,原名「中山史蹟徑」,以香港大學為起點,沿般咸道至德己立街為終點,全長共3.3公里,並於2018年4月完成更新,以「 賞藝術、遊古今」為主題,連同新增的「孫中山時期的香港」共16站,由9位本地藝術家創作藝術品代替原有的紀念牌。
第一站是香港大學(般咸道):孫中山先生於1887-92年就讀港大前身的香巷西醫書院,並於1923年2月20 訪問香港大學時曾說過:「我之此等思想發源地即為香港」留存至今的名句。為紀念這歷史性聚會,港大在校園中心的荷花池豎立了孫中山銅像,象徽港大對這歷史偉人的敬意。裝置藝術品是位於般咸道行人道上大型「九宮格」,由多個小方格構成孫中山像,或代表其信念的詞句。
第二站是拔萃書室(拔萃書院):1869年,聖公會在港創設的英語學校。及至1883年,孫中山將家鄉北極殿的神像手指折斷,隨即引起村民公憤,其父令孫中山避居香港並入讀書室,翌年轉讀中央書院。裝置藝術品同樣是位於東邊街行人道上,為一個啡木色,如木雕製品的「拔萃書室畫」,其貌不揚。
第三站是中國同盟會(同盟會):同盟會成立於1905年8月,先後策劃潮州與惠州起義。為接應往來香港的黨友,分別在堅道70號、普慶坊某號四樓、摩里臣山道27號、灣仔進教圍及皇后大道東馬伯良藥店四樓等民居地方設置藏身處,稱之為「招待所」。裝置藝術品位於普慶坊銀禧大廈外,是一個傾斜的「展示枱」,上方雖有說明和插圖,但遠遠看來,更像是酒樓食肆的「菜單枱」。
第四站是美國公理會福音堂(必列者士街街市):福音堂原址為一棟三層高樓宇,於1883年,孫中山在此接受基督教洗禮,並由牧師取名「日新」,並曾在該會三樓居住。白色的裝置藝術品位於必列者士街2號,前為電單車停泊處,薄薄的一幅成曲呎型的白色木板,與背後的白牆「融為一體」,需花一點時間才能「尋獲」。
第五站是中央書院(皇仁書院):書院創辦於1862年,為本港第一所官立中學,現為聖公會基恩小學。孫中山於1884-86年就讀並在書院畢業。位於歌賦街44號的紅色裝置藝術品,根本就是一幅門型大木板,毗鄰大廈的真正入口,遠看難以區別,近望不敢失笑。
Views: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