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分享

曾於2013年度應香港考古學會委託,就西貢鹽田梓進行考古研究的范旼澔博士,以「應用創新科技對香港高地歷史景觀進行特徵研究和測年及保護」為題,引領與會者從高地景觀角度反思考古意義和如何保護。

范指出,全球不少高地,例如內地或菲律賓等,不同年代均存有人類生活的痕迹,分析和研究涉及的數據有助了解過去的歷史。然而縱使香港具有歷史價值的地點約有218個,但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區。由於香港一直以經濟發展為主導,除保育工作做得較少外,也缺乏歷史景觀的研究,導致在這方面的知識上出現一個缺口。

由香港政府檔案處下載的大帽山景觀圖片顯示,1904年以種植小稻的梯田為主,1963年景觀地貌與現時頗相似。雖然從景觀來看,大帽山的地勢未有多大改變,但若以激光看土地,便可發現自1963年開始,附近林木曾一度被砍掉作為燃料,只保留與村民生活息息相關,在西方文化中沒有的「風水林」,及至2022年更出現二次樹林覆蓋。

雖然過去村民賴以為生的梯田不復存在,但在過去人類生活中發揮極大的功用,有其本身價值、定義和歷史元素的持續性,不會因土地的用途改變,或人類居住環境變更而消失。

總結而言,對於香港高地的研究資料甚少。當時180米以上的高地不單未有堪查,甚至乎沒有人對此有興趣,現存的主要資料均來自昔日礦務工作,以及村民為先人紀錄在墓碑上的日期。

范再以大帽山為例子,1930年前的梯田,至1963年在北坡上出現戰前的戰壕,以及種植茶葉的茶場。其後政府在山間設置隔火帶,而嘉道理農場則在北坡種植樹木,做成二次樹林覆蓋,研究工作只能藉激光穿過樹冠層,以及採集土地樣本,以了解不同土壤層的人類活動情況,從而釐清高地的生命周期和留下來的歷史時間線。

Views: 76

50PLUS

作者: 50PLUS

發佈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