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論壇的最後一個環節,主題是「跨地域合作」,首先由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曹勁和廣東省古蹟保護協會副秘書長張羽,就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教育文化遺產遊徑,成為大灣區的共同記憶及共同遺產。
曹院長表示,1937年抗戰時期,30多間辦學團體守望相助,毋懼戰火,在淪陷地不斷轉移,以借讀制度繼續為莘莘學生遷徒辦學,結茅立舍,保存了私立嶺南大學、國立中山大學、立勷勤大學、仲愷農學院、省立藝術專科學院、東吳大學、培聯中學、華英中學、執信中學、廣雅中學、真光中學、國立第三華僑中學等學校,務求峰煙不絕讀書聲,成就大批國家棟樑。
當年國立中山大學在樂昌坪石的農學院,塘口村的天文台遺址、新村山間古道不留亭的建築工系、曾埠村的師範學院;私立嶺南大學在大村的玉清書舍、四姑醫務室、懷土堂、古井、飯堂,以及連接東吳大學的古驛道,加上羅定濮村梁家莊園的省立文理學院、省立工業專科學院、中山大學女子師範學院舊址等,至今仍留存不少文物建築。
為配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建設人文灣區和休閒灣區的目標,可串聯大灣區內散落不同城市的文化遺產,經改造與更新後,打造為區內教育文化遺產遊徑,成為抗戰時期華南教育歷史研究基地,共同展示三地的包容性和嶺南文化特質。
Views: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