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分享

致:李Sir

若有缺之將之滿足

前政務司司長李家超向中央請辭離職獲批,隨即宣布競逐新一屆行政長官,並以「結果為目標、加強香港競爭力和奠定香港發展基石」為競選宣言。本文原為《假如一哥是特首》,打算留待現任保安局局長鄧炳強之用,適逢此會,也略抒一二,以表支持。

眾所周知,政府「熱廚房」殊不易為。若要做好做滿,除個人能力外,更需「天時、地利、人和」,以及可滿足市民「衣、食、住、行」的施政理念。觀乎選情發展至今,自《國安法》訂立後「黑暴」份子已不成氣候,社會結束由亂變治,邁向由治變興之際,實為天時之助也;坊間傳言,李Sir乃唯一獲祝福的候選人,已獲中央政府的信任是為「地利」矣!然而在「人和」上並非坦途。

香港警隊雖是政府大家庭的一份子,自身文化同樣建基於歷時逾百載的公務員文化。惟在落實執行方面,往往有着毋畏毋懼,悉力以赴,別樹一幟的不同。

凡操過「桂河橋」者都明白,約六個月的警務工作基礎培訓,以及其後機動部隊的艱辛戰術訓練,成就現時全球公認的其中一支最優秀警隊。紀律訓練讓每名人員的身體內流着聽令即行,遇事作出反應和迎難而上的精神,從而出現與公務員文化雖同源卻迴異的地方。

能為我用」者

團隊非一人之力可為,顯見「人和」之重。文官武職道不同但同謀,火花難免,偶有閃失便流於空談,故具「執行力」的副手,即政務司司長的人選是施政成敗其中一個關鍵。

歷史上有孟嘗君的「雞鳴狗盜」,而「4點鐘」許Sir亦曾言,「警察公共關係科沒有高低級之分,只有用和沒用之別」。故選賢任能不因學歷背景,凡有助己者而能為「我用」皆是才也!

前美國總統奧巴馬任命競選對手希拉里為國務卿便是一例,不論爭勝過程何等慘烈,得出成敗後便不計前嫌,放下身段,彼此以國家為重,市民為念,方是上位者應有的容人之量。

此外,紀律與文職人員的不同處事態度,或多或少影響政策的落實。尤記得在「黑暴」期間,擁有近20萬人數的公務員團隊,直至最後仍堅守最前線者有幾人?若以警隊上傳下達,絕對服從上級一切合法命令者為管治方式,面對的阻力必然不少!

簡單來說,現時具執法權力的部門眾多,惟市民「上至天災人禍,下至吵架尋失物」都總有前線警員的影子,這對出身警隊的李Sir對「有事無事皆999」的市民慣性定必了然於胸。更甚者,在聯同其他部門採取聯合執法行動時,警隊檢控數字不單是其他者的百倍計,甚至有部門錄得「0票」的結果。莫非每名市民皆手法?還是警務人員做得太多了?實在情何以堪?一言以蔽之,就是各部門「按本子辦事」之過。若然未能改變過來,五年任期的施政將是寸步為艱。

非紀律部隊部門設執法特譴隊

為減低「少做少錯」,或只「按年資的長短」升級的公務員固有文化,可考慮引入警隊與職務掛鈎的晉升指標。凡具執法權力的非紀律部隊部門,如食環、康文、社署、屋宇、路政、環保、控煙辦等部門,開設與成效掛鈎,並授以晉升之利的執法特譴隊伍,委責行權,流走全港各區執法,肩負一般小隊不做或小做的工作,讓警隊專注滅罪防毒之事,同時確保法治精神得到彰顯。

當「天時」、「地利」、「人和」俱備後,便要講講「衣、食、住、行」四個重點。

港人甚少衣不蔽體,所缺者是正面、理性、求真、求實和堅毅的「精神價值」,必須在「宣傳、教育和執法」落實執行,而非「講了便當做了」。

新聞發言人

香港一直以來缺乏新聞發言人制度,不論是國際事務或本地重大事件,往往由涉事的部門主管、首長,以至由行政長官主持新聞發布會,而作為宣傳和解說政府政策最重要的部門 — 政府新聞處,大多是扮演背後的支援角色,卻與現行大多數國家或地區,包括祖國由專職的新聞發言人負責有所不同。

踏進網絡信息年代,警察公共關係策略也大幅改變。十多年前的網上討論區,以及開始受年青人歡迎的「Facebook」社交媒體,警隊都不為所動,結果在「黑暴」一疫中飽嚐惡果。

及至事過境遷,警隊汲取教訓,先後推出多個緊貼潮流的社交平台,大大加強本身在社會輿論的主導權,成績有目共睹。推而廣之,若部門主管,以至行政長官,將面對傳媒查詢的職責下放給新聞發言人,只在需要時作「仆咪」式的「一錘定音」發言,便可將時間留給更重要,需要慎思細行的政策思慮上,達至「急市民之所急、想市民之所想」的目的。

重推中國歷史課程

另一方面,香港自開埠以來,殖民管治者一直宣傳「金錢至上」的價值觀,殘餘影響力更將回歸後推動的「國民教育」抹黑為「洗腦」工具而裏足不前,以至「黑暴」期間出現背棄祖國,宣揚「港獨」的惡行,幸《國安法》訂立後展示勇於擔當的執法之力。

為此,重推中小學的中國歷史課,尤以近代史環節將是教育政策的重中之重,再配合現況的國民教育,藉此提升市民的公民意識,定能在假以時日後,將百多年來被殖民統治者透過隱性的文化侵略和軟宣傳策略所種下的惡果糾正過來。

新冠病毒病疫情肆虐,幸得國家的關顧,香港的食物供應一直保持正常,實屬萬幸之舉,然而在衛生醫療方面,卻有「預示不足、臨危生亂、病禍延綿」的現象,奈何!

設立中醫管理局

受到殖民管治百多年的影響,西方醫學佔有社會主流地位。然而在「黑暴」和「防疫」事件上,市民看到佔有重大話語權的西醫界別,不論是政治層面、輸入醫生方案,以至要求私家醫院和醫生協助照顧染疫者,不時出現有違專業操守,將個人利益凌駕病人需要的情況。

為免西醫繼續視病人為籌碼而「獨大」,政府當局應推動全港政府中醫診所的普及外,更應獨立於醫管局外另設中醫藥管理局,便利市民就診看病治療之餘,同時可仿效國家推行的中西醫合作治療方法,提升病人權益。

更甚者,中醫藥的溫和調理對病者帶來的益處,日漸受到全球醫學界的注視。作為中華文化的對外窗口,香港有能力、信心和實力,成為中醫藥學術的全球倡導者,助國家將五千多年醫藥成就發揚光大。

土地不足是香港的「先天性」問題,故只能開源節流,擴大可用面積,以及善用每一寸的土地。前行政長官梁振英提出綠化地帶建局計劃,而現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分別有北大嶼發展概念計劃,以及北部大都會區發展策略,可視為短、中和長期的開源之法,不應放棄。

全港土地審查

當然,土地有價,對土地持有人誘之以利,提出恰當的收購價,或以地換地方式,或有助解決存在已久的「港人住屋難」問題。但利益當頭,行之不易。

為免「釘子戶」或「坐地起價」,新一屆政府務必按法例要求,甚至訂立新法例,先行派員到全港各區重新登記土地的資料,紀錄每幅土地,尤以被霸佔的政府地、棕地或改用途土地的佔用人、業權人或持有人的個人資料、面積和真實使用情況。

凡有違規者果斷執法,賦以限期整修,而失聯未能按時申報者,便按法例收歸政府所有,然後再作處理。若遇到涉及社會整體利益的需要,雖千萬人吾往矣,敢於運用《土地回收條例》,減低時間的虛耗。

在國家「十四五」規劃中賦予香港八大中心之一的「國際航空樞紐」定位,足證香港世界級的國際機場、高效的貨櫃碼頭,以及多條陸路過境通道的優越性。

跨境環迴鐵路系統

現屆政府在「北部都會區」的發展策略上將建設由新田往皇崗的北環線,以及構思港深西部鐵路,由洪水橋往福田的跨境鐵路線的可行性,無疑大大加強中深兩地,以至大灣區的鐵路運輸系統。

投資於基建,有如投資在未來的經濟發展,任何一屆的政府都不應滿足在短短五年的基建項目上。現時香港西部的龍鼓灘一帶,山野貧脊,人煙不多,仍擁有大片可供開發的土地,其中沿海地段更是優質用地。

雖然收地不易,而現時居住人口亦不足以興建計劃中的港深西部鐵路延長線至赤鱲角機場,但有為政府可預先進行規劃,甚至乎為北大嶼發展概念計劃訂定完善的鐵路運輸系統,配合隧道工程橫跨青山靶場用地,與北環線相連,打造整個新界地區的環迴鐵路系統,無疑是較上世紀的玫瑰園工程更為偉大,為後代子孫謀福祉的壯舉。

拾人牙慧之見,大方之家勿怪

50+傳承文化博主

Views: 15

50PLUS

作者: 50PLUS

發佈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